3月22日,踏着明媚春光,湖南教育报刊集团第二党支部来到位于宁乡市沙田乡的何叔衡故居和谢觉哉故居,开展“学党史 争先进 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探寻无产阶级革命家个人成长和革命事业发展的轨迹,追溯他们光辉艰难的奋斗历程,感受他们流淌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精神血脉,在现实生动的党史课堂中,回望中国共产党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何叔衡和谢觉哉的故居坐落在巍峨的青山脚下,古朴的农家小院、斑驳的土墙和青色的瓦透出一份素朴和浩然之气。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和《湖南教育》编辑部的编辑们一边参观故居的布局构造、陈设摆件,一边了解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平事迹,无不赞叹革命先烈的忠贞和无畏付出。大家认为,学习党史,不能拘泥于文章史料,要充分利用湖南的红色资源优势,创新学习形式,走进历史的发生地,靠近党史中的革命先烈,在行走中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感悟、传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和优良传统。
“半部近代史,一群湖南人。”何叔衡和谢觉哉的革命奋斗史,让所有党员干部和编辑部成员感慨良多——湖南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圣地,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发源地和策源地,今天散落在三湘大地的每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文物旧址、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部历史教科书、一个信仰熔铸点、一座红色基因库,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承载着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政治本色和信念追求。
第二党支部书记、《湖南教育》编辑部主任刘秋泉上了一堂“以史明理、以史增信、以史崇德、以史力行”的党课。他带领大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省委书记许达哲的署名文章《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分享了《毛泽东的初心之路》和《湖南日报》刊发的《湖南为什么这样红》,勉励所有党员和编辑部成员要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关注全国、全省教育事业的历史和发展,守正创新,把《湖南教育》这本有着红色基因、红色历史的刊物办得出色出彩,为全省教育改革及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站在何叔衡故居院内,在蓝天和青山的映照下,大家结合工作实际,畅谈这次党日活动带给自己的启迪和思考:何叔衡和谢觉哉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教育家,对同样在教育领域工作的我们来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通过瞻仰革命先烈故居的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十分必要,党史学习教育由此得以入脑入心。从这堂生动的党课中,大家感悟到,无数优秀共产党人用优良作风、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展现出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伟大人格力量,产生了强大号召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好这些优秀品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不动摇、不懈怠、勇于创新,扛起新时代教育媒体人的使命和担当。
湖南教育报刊集团编委倪正松对活动作了总结。他说,《湖南教育》拥有70多年办刊历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是党史学习教育的12字要义,也是指导我们开展实际工作,办好刊物应当遵循的指针。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办好一本刊物,首先要了解和学习党的奋斗史和发展史,继承和发扬无数革命前辈忘我的奋斗精神,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持续探索、开创新局。对全体党员和编辑部成员来说,当前大家最重要的实事便是,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一本有思想、有创新、有竞争力的《湖南教育》,书写好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


撰稿:王玉洁 刘秋泉
摄影:谭冀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