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今年66了!可他总是有大大的梦想。
父亲出生哪一年,至今是个迷。奶奶说,父亲出生的年景不好,她愁生计愁得顾不上这来得不是时候的崽,但她记得那年有几个“婶娘”都生了崽,几经推理,奶奶只好把父亲的出生年份确定为1952年。但在大家几次隆重的回忆和争论中,又有几个“婶娘”站出来说话,她们认为父亲应该是1951年的,因为那年分土地啊。父亲被他的这些“婶娘”搞糊了,他干脆说:“这都不打紧,反正我已经长大了,现在只要我的这些儿女们能长大成人就行。”尽管我们觉得父亲的思维方式是没有逻辑可言的,但父亲觉得这很有逻辑,我想这大概是和那时他的梦想有关。那时候,家里的生活很艰难,“青黄不接”的日子过了不少,因为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没推广时,一个只能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要养活四个娃是非常不容易的。
小时候,父亲总是一遍一遍“骄傲”地说着我们并不知道的中国农民的历史。父亲为什么这么“骄傲”,我想可能是因为他生活的年代太苦命了。父亲出生的时候,全国刚解放,太贫穷,没得吃没得穿,60年代闹饥荒的时候,家里还死了一个哥哥。这在父亲心里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小时候,父亲总担心养不活我们,尤其是体弱多病的三姐和我这个老幺,他生怕我们出点什么岔子。但父亲和母亲的吃苦耐劳,再加上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我们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至少不像父亲母亲一样,愁吃穿不说,连学都没得上。父亲老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年代,生怕我们忘记了过去苦难的历史。于是,每到晚餐时间,就开始向我们“炫耀”他的小时候,有多苦难,似乎苦难都成了他唯一的资本。每每说完苦难后,父亲会以极憧憬的语气说:“我啊,不奢求了,只望你们好好读书能跳出农门,不要像老子爹爹一样在土里刨食。”
这是父亲那时候的梦想,为此,他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当我们姊妹四个开始接连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父亲意识到在土里刨食根本满足不了我们的学费需求,于是他只好背着行囊去打工了。父亲去了一个窑地——拉车。我记得,父亲第一天拉车回家,脱掉汗衫后双肩上那又粗又肿的绳状痕迹特扭曲,看得我直想哭。可父亲根本顾不上我的递过去的毛巾,自顾地揉搓着肩膀,狠狠地说:“我要把这一辈子的车拉完,让我的儿女不要再拉车!”看,吃了苦的父亲把梦想又稍微修正了一下。
拉车的父亲把我们姊妹四人送进了大学,60岁那年,作为老幺的我大学毕业了,像哥哥姐姐一样在城里找了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干着。父亲的梦想已经实现了,我调侃他,问他还有什么梦想,父亲笑呵呵地说:“那个村村通已经修到咱们家门口了,我想买个小三轮车,不想再走几里地去街上了,有了车,去看你外公外婆也方便。”我忍不住向父亲竖起来了大拇指,回头联络哥哥姐姐们给父亲买了一辆村里人都买的“小宝马”——小三轮车。
如今,“退休”的父亲在家里过着他希望的“农夫山泉有点‘地’”的生活。早起去他的小菜园子看看瓜果蔬菜的长势,吃过早饭赶着鸭群去河边溜达下,回家看看高清的网络电视,玩玩智能手机和孙辈来个视频,晚上带着姐姐给的iPad去找几个叔叔一起跳老年健身操。
这辈子吃了很多苦的父亲,如今我再问他有什么梦想,他说他想写本“自传”。我笑着调侃:“写如何做一个最佳父亲么?”父亲拍着胸膛说:“会做父亲的多了去了,我写感谢啊!我不会感谢CCTV、MVT,我会说最想感谢共产党,感谢这个有点“潮”的社会主义,让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梦。就像电视里说的,我的中国梦实现了嘛!”我不知道父亲会这么“潮”这么幽默。可父亲严肃地说,这是真的要感谢共产党给了我们这么一个好年代,让我这个老农民看上了网络电视、用上了智能手机,还能在视频里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女聊天呢,下一步还不知道能干什么?父亲还是有期待的。
看来,父亲这一辈子是有很多梦的,也有很多的精神!
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此时,我想起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也看到了我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未来,这是中国梦勾勒出的美好图景。我想,父亲的梦还会有很多,也会一一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