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火了,这出乎作者周梅森的意料。根据电视台的数据显示,在追剧的观众里面,年轻人占了60%,很多“95后”讲,从他们出生以来就没见过这样的剧。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剧?这是一部反腐倡廉的正剧,却有魔力让一些不喜欢提GDP的年轻人说出“达康书记的GDP由我们来守护”,GDP也因此为成了网络热搜词。
不可否认,演员吴刚演的李达康非常接地气,也非常能够替下属、亲属和工厂的工人争得权益。这也是一个很能解气的官员,因此很多观众拿他的台词做成图,做成漫画,来形容李达康书记。
与正值壮年的李达康相比,另外一个人物——八十多岁的老检察长陈岩石则让许多人感动。看到他在剧中不辞辛苦地为大风厂员工争取股权,网友们纷纷留言说:陈老辛苦了!
在我看来,除了演技,陈岩石和李达康之所以受欢迎,有着其符合“四个自信”中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依托所在,这才使得正能量在年轻人中广为传播,变得有点“潮”。
陈岩石“不忘初心”,有着“共同富裕”的理论自信
“不忘初心”是指不能忘了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是带领人民实现共产主义和共同富裕。回顾一生,陈岩石这位八十多岁的老党员始终坚持着这一理想。
1945年,在攻打云城的殊死战斗中,他亲眼看到自己的战友一个个倒在了抗战胜利前的曙光中。他幸存下来,背负起了“只有一天党龄的党员”的信仰。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时刻不忘战友为了今天的胜利所作出的光荣牺牲。当一个人为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时候,他早已经把个人的荣辱得失置之脑后。
为官时,他一心为老百姓作贡献,退休了,住在养老院里面都不忘了老百姓的难处。他上达民意,下对百姓,嘴里没有半句虚言,不管是对新上任的沙书记,还是对大风厂的职工,有一说一,说到做到,一口吐沫一个钉。,他常说的话就是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最让人感动的是,为了兑现对大风厂工人的承诺,他顶着一把老骨头,搬着一个小马扎,一坐就是一整夜,其光芒早已盖过了“一一六”事件的大火。
他大概是这么对大风厂员工说的:“我们党就是要带领大家走向共同富裕,所以我一来到大风厂,就把股权分给了你们。现在,我们仍要相信政府,会把股权给要回来。”
在这里,“不忘初心”同时又是指不能忘了共产党人的服务宗旨。共产党人的服务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拥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以人民满不满意作为判定工作成败的标准。”
从老革命到老监察长,陈岩石始终坚定共产党的信念和理想,相信党能带领人民共同富裕,过上更好的生活。
李达康“GDP”,有着海瑞做官的文化自信
编剧周梅森在一次访谈中谈到他一直在思考中国文化的仁义问题。说:“苟富贵,勿相忘,在中国文化中,你要说这个人没义气,其实就是很否定他。”而在官场,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在电视剧中,公安厅长祁同伟是一个讲义气的官员,只要涉及到自己父老乡亲的问题就上心,能帮就帮。老家人犯了事,他也能利用职务之便,不眨眼地拿钱和权来摆平。他的老师和举荐者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书记呢,行事上喜欢搞团伙山头,政治上玩弄权术,有时甚至闹到举贤不避亲的程度。
另一方面,在中国文化里还有一种官员比较少有,比如海瑞。对应到电视剧里,就是李达康、易学习这样的官员。李达康想干事、能干事,为了GDP殚精竭虑。此外,除了公事,他谁的忙也不帮,妻子的忙不帮,亲戚的忙不帮,兄弟的忙不帮。
易学习在汉东省的各个市为官,每到一个地方,就在家中的客厅里挂上当地的地图。到一个地方,就造福一方百姓,中国文化的“务实”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说为官为官,就是要为百姓做实事。
祁同伟、高育良与李达康、易学习,体现了两种做官的文化。
有人评论说:“在李达康、易学习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心中有党、有民、有责、有戒,想全局、抓大事,既管事、也管人,不争功,不诿过。”他们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官员做实事、能干事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