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内容库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专题内容库

肖雪靓:社会主义“有点潮”

发布时间:2017-05-15 08:59:18 作者:

  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或指实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西方则称之为“共产国家”。

  中国马列主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社会主义”通常指“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按照中国的观点,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只剩下五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古巴共和国。

  所以即便一些国家也在自己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将自己的国家定位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其社会主义地位也是不被马列主义学者承认的。

  而西方学者一般认为社会主义只能用来形容经济或社会,不能形容国家,因此不存在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学者认为它们虽然自称“社会主义国家”,但它们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甚至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西方一般以北欧等高福利的发达国家为达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国家。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这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与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新概括。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的最根本保证,要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各项事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就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序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使人民群众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实质上都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了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当家做主。人民当家做主不是自发实现,不是靠朴素的民主意识和本能就能实现的。人民民主的实现,必须靠科学理论的指导、正确步骤的制定,只有党的领导才能为人民当家做主的实现创造雄厚的基础。

  总以为哲学是那样的高深莫测,总以为哲学是那样的晦涩难懂,总以为哲学是那样的阳春白雪。当我被满眼的“杂多”、“纯粹理性”、“先验”等《纯粹理性批判》里的语词概念搞得头晕脑胀的时候,在社科小院图书馆里偶然翻开一本《大众哲学》的书,就只那么短短的几十分钟,就只那么薄薄的几十页读后,蓦然感觉忽如一阵春风扑面,似是嗅到了窗外那拔节吐绿的一缕清芬,沉沉的午后变得神清气爽起来,哲学原来是这样去读,欣欣然,我临窗望一眼那深远而蔚蓝的高空,饱览一下这阳春三月小院内的姹紫嫣红,满是轻松地接着又读了下去。

  马克思曾说,哲学是时代的精华。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它又必须得回到生活去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所以真正的哲学不应该是故作高深的有闲阶级的奢侈品,不是装饰门面的彩旗,不是单纯的谋生的手段,也不是铺就人生锦绣前程的敲门砖和铺路石。而应该是指导人生前进的航标与灯塔,应该是人类思想解放的强大武器。社会越是向前发展,社会生活越是丰富多姿,社会实践越是复杂多变,就越需要我们重视哲学、学好哲学、用好哲学、发展并创新哲学。因为哲学是代表着时代精神的,吹响人类思想解放那第一声号角。

  怎样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石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用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武器?年青的《读书生活》杂志编辑艾思奇在他24岁那年撰写了24篇现实针对性极强的、引人思考的哲学论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朴实无华的文字赢得了当时无数读者的心。让当时在黑暗中摸索彷徨的青年如见希望与光明,引导着他们毅然抛弃旧生活,奔向革命,奔向战斗的最前线。可以说,这本小书,是中国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用群众语言写就,让群众喜闻乐见的开山之作。当时《读书生活》杂志的主编李公朴就自豪地向读者介绍这本小书,称“这本书是用最通俗的笔法,日常谈话的体裁,深化专门的理论,使大众的读者不必费很大的气力就能够接受。这种写法,在目前的出版界中还是仅有的贡献。”毛泽东在1937年首次读到这本书时就详细做了很多的摘录笔记,在写给艾思奇的信中就专门谈到这是一本“更深刻的书,读了得益很多”,并且常和艾思奇就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理论化系统化的科学的世界观,思想深刻。如何表达和传播这一深刻的思想,艾思奇想到了用群众的语言,用群众生活的中熟悉的活生生的事例来将隽永的哲理通俗的表达。因为哲学源自生活,也只有为人民大众所掌握和运用,才能转化为认识与改造客观对象的强大力量,也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地成为生命力恒久的科学。比如,他在谈到形式与内容这对范畴及其辩证关系时,就用了一个“笑里藏刀”的群众十分熟悉的小标题与读者一起吟味。恶人的表面的“笑”与里面的“刀”是完全分不开的。我们不能单单懂得他的“笑”就完事,也要时时提防里面的“刀”。要注意他的“刀”是隐在“笑”里的。能够把“笑”与“刀”都同时看透,就算把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统一的认识清楚了。接着,他又用人民群众都熟知“孙行者七十二变”的故事将形式与内容的辩证联系十分生动地呈现出来。使深奥的道理明白晓畅地让读者在如话家长中轻松愉快地理解接受了。

  我在读的过程中深深地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同时一个疑惑也产生了,为什么艾思奇能有这样的水平能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如许生活化的语言准确科学地进行表达?直到看到了书后边的附录,介绍艾思奇的生平时,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青年读书时期的艾思奇在浩瀚书海中畅游时,就非常喜欢哲学。一本黑格尔的《逻辑学》被他翻烂。从古希腊的哲学家到康德、黑格尔,他广泛吸取几千年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精神瑰宝。在阅读过程中,他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与历史地位,从而更折服于这一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为了更准确掌握这些思想的精髓,他学习了日语、德语,刻苦攻读马列原著,以求其精义。读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和真切地体悟到什么叫“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一、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创新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新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民族创新精神的养成有赖于我们的拉动。从我们中流溢出的科学文化精神,从中走出的富有创造能力的人群,其自身所带有创新的活力,播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我们要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为己任,全面发展,学习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精神,形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各个领域中,全方位寻找自身所属的位置,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努力解决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整体实力。

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文化基础

  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其自身所蕴涵的文化力量,在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起着引领和整合的作用,大学的文化辐射,在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作为文化的引领者,我们应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有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修养。除了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有适应自己将来工作需要的外语水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片面口号早已过时。列宁说的好,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所以只有全面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能大有作为,畸形片面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应以一种守望的精神,入世的态度,勇敢地承担起社会教化的责任。当前,在社会思想、文化、价值多样的形势下,要以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对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进行严格的选择、认可、加工和整合,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发扬创新的品格,提炼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精神,并使之社会的一种文化意识,塑造出适合全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精神,不断提文化品位,进一步发扬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科学、创新等精神,让它服务社会,引导社会文化潮流。要发挥各种文化沟通和融合的桥梁作用,用文化整合社会文化,将责任、崇尚的精神以及教化功能,渗透到当代中国的文化理想和精神生活中去,丰富和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品质,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和消除腐朽、没落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总而言之,在这除旧迎新的时刻,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和谐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能量。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731-88258800(传真)

西院地址:长沙市望城区银星路二段599号老三栋(邮编:410219)

东院地址:长沙市开福区蔡锷北路485号(兴汉门)(邮编:410008)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