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内容库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专题内容库

麦蕾:火光在前,路在脚下

发布时间:2017-05-12 16:43:04 作者:

  也许身为一个历史系硕士毕业的人,更能感受到自己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距离感:从高考开始,共产主义发展史就不属于大型历史学考试的主要出题范围了;中共党史不属于历史学分支学科;即使大学课堂里还有公共课,关于“马列毛邓三”的课程却是十年如一日,其主要内容并没有多少本质性地发展……中国社会确实在飞速发展着,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像是被远远抛在了脑后,两者的距离还在不断拉大。

  这不得不让人想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路在何方?

  而《大道之行》回答:火光在前,路在脚下。

  《大道之行》的主题,乍看上去和以往教材读本资料没有两样:“办中国的事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只有信仰人民才能领导人民。”

  但仔细阅读下去自然就会发现:它的内容和措辞,确实打破了以往类似书籍里只有说教不触动实质的惯例。

  在我看来,这本书至少回答了几个大家一直关注着的问题。

  第一,中国现行政体究竟是什么?它与西方三权分立、民主代议制相比有哪些特点?

  答曰:中国实行的是“六权分工体制”,在中央层面,党中央掌握领导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国务院行使行政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权,全国政协行使参政议政权,中央军委行使军事权。与西方三权分立理念相比,在政治上它因为国家权力分工而不分立而避免了多元政治体制有分工无协作、有制衡无配合从而导致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局面;在经济上则避免了因为政治权利分散导致资本对政治权利的驯化和对于人民民主的阉割。

  该书强调:是政策而非政体决定成败,人类不可能有永动机式、一劳永逸、包治百病的政制。哪怕同一种制度,因为实际操作机制不同,结果也会大不相同。因此,无视地理和历史经历的差异,无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一昧鼓吹某一种制度的优越性,同样是违背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自我毁灭是必然的结局;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末路的、垂死挣扎的。但一百年过去了,这两个预言都还没有实现;相反,最大的社会主义苏联已经解体了快三十年,西方学界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同样并不看好。那么资本主义是否很快会灭亡?中国究竟还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多久多远?抑或更加直观地问:红旗究竟还能打多久?

  前者不需要作者作答,我心里便有答案——正如法国年鉴学派代表学者布罗代尔提出的长时段理论所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也许不过数百年寿命,但这对于人类而言却仍然是漫长的。

  那么后者呢?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西方“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没人相信在苏联解体之后中国还能维持现有政体;如今冷战已过去了几十年,中国社会主义非但没有解体,反而在国际社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然,综合国力的发展不能直接证明政治制度的正确,但至少证明了这个制度还有一定的生命力。

  这大概也归功于共产主义是在中国这个因缘之地安家落户。同样是幅员辽阔的国家,中国不像英国殖民地遍布海外,也不像美国那样历史短暂,更不像俄罗斯地处高纬气候恶劣而单一,她是硕果仅存的古代四大文明,地跨热带温带和亚寒带;尽管朝代变迁有分有合,大一统的年代加起来也超过了任何一个古代大帝国的统治时间。这样一个国家央地矛盾、区域矛盾、城乡矛盾、阶层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同时存在并相互交织,其国情之复杂程度远非以上国家可以比拟。因此,中国自古就在哲学与制度上高度早熟,既明白如何坚持,也懂得如何变通。在冷战末期苏联体制高度僵化摇摇欲坠的时候,中国已经开始了改革开放,重新建立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这也是全球共产主义遭受重大挫折时中国能坚持下去的一个重大原因。作者们坚信,如果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抱有基本的自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推进改革,及时纠正探索中的错误,中国的政治探索完全能够从“山重水复”走到“柳暗花明”之境。

  于是在前两个问题得到合理的答案之后,第三个问题也就呼之欲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将来要何去何从?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中国的经济建设分“三步走”战略部署:第一步,1981-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按照以上部署,如今的中国,已经开始迈出第三步了。但“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断语是否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刻?中国的下一步是次第进入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抑或转而重归资本主义?

  作者认为:“2020年之后,当中国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步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经济总量赶上并超过美国之际……中国理应考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过渡的问题。”

  这已经是前人从未到达过的领域。从500年前莫尔提出乌托邦至今,实践者甚众,而失败者居多。但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前人的失败也许恰恰说明当时的生产力还远远跟不上共产主义这种超前的生产关系。

  而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力继续持续飞速地发展,很多过去无法想象的事情正在逐一变为现实,随着大量低技能的、枯燥的工作被机器所替代,人类的工作将变得更有挑战性,同时也变得更为有趣,人类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机械重复的累积,而是成为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不断涌现创新的游戏。那么是否可以认为,现今世界的生产力,已经渐渐可以跟上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的步伐了呢?

  到那个时候,“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工作,不那么有趣但是必要的工作需要很高的报酬来完成,但是在社会的另一极有些人愿意献身于不那么具有商业性的活动中,这些人必须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但是也不至于在阁楼里挨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序幕,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者批判者”。当然后者可能还是有生之年系列,但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

  火光在前,路在脚下,让我们怀抱希望和信心前行。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731-88258800(传真)

西院地址:长沙市望城区银星路二段599号老三栋(邮编:410219)

东院地址:长沙市开福区蔡锷北路485号(兴汉门)(邮编:410008)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