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体习近平说:“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
毫无疑问,近年来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理念,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在国际社会赢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尊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世界上“朋友圈”越来越大。
从上海亚信峰会、北京APEC会议到杭州G20峰会;从“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到中国发起“亚投行”、对非洲积极援助,中国侨联常委林晓昌委员认为,中国正以具有说服力、具有实效性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打动人心,全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在全国之力领域更多展现大国担当。
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从未缺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刚果(金)、南苏丹、利比里亚等战乱地区,都见证着中国军人的勇敢与奉献。目前,中国军队有近2500名官兵在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
公共卫生援助,中国主动参与。非洲暴发埃博拉后,中国率先响应联合国倡议,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援外行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推动国际体育,中国积极行动。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刘敬民委员表示,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繁荣发展,更让世界近距离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自信、友好。现在,我们正紧锣密鼓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是我们对世界的承诺。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际体育赛事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奥运冠军杨扬代表长期在国际组织任职,谈起出门在外对祖国的感受,她十分自豪:“我们正在向体育强国迈进。更多国际赛事青睐中国,既是对国家实力的肯定和尊重,也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和喜爱。”
更值得一提的还有“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构想提出3年多来,合作成果超出预期。如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有50多个国家已经与中国签署了相关的合作协议。我国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去年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了万亿人民币,增速超过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增速。双向投资也在不断增长,沿线国家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利共赢之路。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为特色,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贸往来、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投资、区域发展等领域开展深度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一带一路”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大大拓展了中国在国际社会“朋友圈”的深度、广度。
如何不断扩大我们的“朋友圈”?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吴海龙委员认为:“一方面通过官方外交,不断发展与各国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另一方面加强民间外交,即人民外交,不断深化与各国人民交流与沟通,让中国的朋友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