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500年的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出场的是莫尔。年轻的莫尔是一位出色的律师和国会议员,他最喜爱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在帮平民打官司的过程中发现,绵羊本来就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得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莫尔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奥秘: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的私有制度。
300多年的艰难跋涉中,经过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之后,聚光灯汇集在两个德国人身上,马克思和恩格斯。
此后,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思考方式,改变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几十亿人的生活。
2003年7月,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旗下的《图书》杂志评选出“改变美国的20本书”,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美国独立以来200多年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排名第五。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读为什么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最潮的制度,我们为什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此自信。
马克思的思想精髓:公有制是人类最美好的制度
马克思让社会主义变得靠谱起来。在马克思之前,作为对万恶资本主义的一种否定,社会主义都只是人们头脑中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的想象物,因此马克思把它们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或者说,资本主义是现实存在的“此岸”,而社会主义则是可能到达的“彼岸”。但是,马克思不同,他认为社会主义不再是未来将要通向的理想状态或奋斗目标,不再是作为主观向往的一种完美的社会制度,而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客观经济力量,以及由这种经济力量所决定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必然趋势有两个要求:一个是现实的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必须对生产进行社会化管理才能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另一个就是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阶级关系,要求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才能使自己得到解放。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中国共产党:一个高修为的伟大的党
一、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指导思想、理论。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二、先进的中国共产党的成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贡献。
1.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 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3.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 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 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5.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 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主动适应新常态。
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不容置疑的伟大的党。
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最潮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制度既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精髓,又切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新中国60年,是经济建设硕果累累的60年。我们不仅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还创造性地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既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又注重加强宏观调控,为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证。经过60年奋斗,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万亿元,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当国际金融危机迎面袭来,中国的果断决策和政策效应,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许多外国政治家、学者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历史地看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明确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直气壮地反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或“左”或“右”两种错误思潮,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三个有利于”,为人民服务的标准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对如何判断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各项工作是否正确提出的科学标准。具体内容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著名的南方谈话),针对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内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理论界对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指出:“要看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此,“三个有利于”成为人们评判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文化自信,中国梦的根基
习近平说:“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的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必然结果,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保障。没有文化自觉,不可能达到文化自信;而没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也是装腔作势、虚假自觉。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发展壮大的。俄罗斯民族的剽悍文化、日耳曼民族的理性文化、大韩民族的创新文化、美利坚的实用主义文化等都是在持续不断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样,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也离不开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也历尽艰辛、充满坎坷。
罗素曾说:中华文明是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从孔子的时代以来,古埃及、巴比伦、马其顿、罗马帝国都先后灭亡,只有中国通过不断进化依然生存。二是自秦以来中国历经两千多年而最终保持统一,不像欧洲那样分成众多国家,这与中华文化不无关系。三是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文化是世界主流文化之一,对西方文化也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只是在19世纪以后才开始衰落。四是在世界几大文化体系中,中华文化排他性最小、包容性最强,世界三大宗教都在中国存在和发展。五是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的古文献资料最为丰富,为文化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优越性,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加倍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条圆梦之路需要我们带着探索精神幸福前行。